全球二手機與翻新市場的成長趨勢

撰寫:SINT 芯特科技|資料來源:公開報告與研究

前言:

在新機換機週期拉長、供應鏈韌性成為企業顧慮,以及全球 ESG 與循環經濟浪潮的推動下,二手機與翻新市場從「價格敏感族群的替代選擇」蛻變為「可規模化、可品牌化的主流通路」。本篇以企業部落格視角,結合近一年全球研究趨勢,分析市場規模、區域動能、品牌結構、供應與回收機制、用戶購買心理與風險控管方法,協助決策者辨識機會、建立合理的營運模型。

1 二手機商務場景示意(寫實商業風)

一、總覽與市場規模|若以 20192025 的趨勢觀察,翻新/二手機市場呈現穩定成長。2020 年受疫情影響,民眾在家工作、遠距教學需求提升,刺激二手設備快速流通;20212023 年之後,因景氣循環與通膨因素,新機換機週期延長,帶動二手需求維持韌性。20242025 年,品牌方與大型通路導入「官方認證翻新」(Certified Refurbished)與「舊換新回收」的機制,使市場從零散的 C2C 變得更 B2C 化,售後保固、檢測報告、付款保障、退換貨流程逐步成熟。

2 全球翻新/二手機市場規模示意(2019–2025

二、區域動能與結構|亞洲新興市場的動能最為明顯:印度受惠於高階品牌折舊後的性價比與強大社群口碑,使 iPhone 類產品在二手市場具有長期保值性;東南亞如印尼、越南、泰國,因金融工具與物流基礎建設改善,二手機跨境交易與平台化銷售興起。歐洲與北美市場則以合規與保固為主軸,強調翻新流程透明化、電池健康度、維修紀錄、IMEI 查核,以及符合 WEEERoHS 與隱私相關規範的資料抹除證明。B2B 端則出現企業租賃到期回收的大量供給,透過專業 ITAD 服務商(IT Asset Disposition)進行分級、整備與再銷售,供給側逐漸機構化。

3 二手機品牌結構示意(Apple 具強勢保值性)

三、用戶購買心理|綜合平台與零售端的觀察,消費者購買二手機的前四大動機依序為:1)價格優勢與折扣深度;2)品牌/型號的長期保值與維修便利;3)環保與社會責任價值;4)售後保障(七天鑑賞、保固、換電池保證)。抑制因素則包括:對設備來源的疑慮、對「翻新」與「整新」定義不清、對電池健康與維修歷史的不確定感,以及資料殘留的隱私風險。平台若能以實證資訊降低不確定性,例如提供多點檢測分數、功能測試影片、電池循環次數、維修紀錄與完整之資料抹除證明,能顯著提升轉換率與信任度。

四、供給端瓶頸與營運設計|二手機市場的核心在於穩定且合規的「供給」。供給來源包含:C2B 舊換新、企業汰換、租賃到期、保固機、展示機與維修再製。營運者需導入標準化的「收機分級」與「整備工序」,包含外觀等級(A/B/C)、電池健康閾值、螢幕/相機/感測器功能檢測、SIMeSIM 測試、通訊模組、WiFi/藍牙、GPSNFC、指紋與臉部辨識等。對於電池與螢幕這兩大高風險零件,應設置顯性準則(如電池健康 < 80% 則更換),使品質差異透明化。物流與倉儲方面,必須確保每一臺設備的序號、IMEI 與抹除證書可追蹤,並串接財務與庫存系統以降低呆滯成本。

五、平台策略與獲利模型|B2C 平台的營收來源可包含:毛利(差價)、延伸保固與服務訂閱、物流與金流回饋、廣告與聯盟行銷。B2B 與批發端則重視週轉率與資金效率,需以數據驅動的動態定價和倉儲管理來控風險。建議導入「分潤型舊換新」與「企業回收合約」,擴大穩定供給;同時建立「事件驅動的風險預警」,例如某機型在維修退貨率異常時自動調整收購價。

六、合規、資安與品牌信任|要獲得長期的用戶信任,資料安全的制度化是關鍵。每臺設備在流入整備中心後,應立即進行資料抹除作業,並以不可逆的方式產出報告(包含序號、時間戳、演算法與結果)。企業可採用 NIST 80088ISO 27040 等標準,將抹除作業納入內控與稽核;外部端則向客戶提供可驗證的抹除證書與 QR 查核功能,形成信任閉環。此舉除了降低法規風險,也能在行銷端以「安全翻新」作為差異化主張。

結語:

二手機與翻新市場的本質,是把過去被忽略的「存量」重新活化,並以標準化流程降低不確定性。當品質資訊、來源資訊與資料安全證據能被用戶輕鬆理解且信任,這個市場就會自然擴大。企業需要的不是一味追求規模,而是建立可複製的流程與能穿越景氣循環的治理能力。

© 2025 SINT All rights reserved.